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王秋颖)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周文彬)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两次请命同日军作战,李鸿章均拒绝,并借邓世昌揭露方伯谦渎职之机将其革职。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行为可歌可泣。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某地。我八路军的一座兵工厂突然发生爆炸,保卫部周部长(浦克 饰)断定是敌人所为,急令侦察科王科长(庞学勤 饰)立即侦办,同时派部队搜索追踪。王科长在搜索途中,发现在一座古庙附近有一具尸体和两把刀,周部长认为古庙里大有文章,他安排王科长以养病为由带虎子(李希达 饰)进庙侦察,奇怪的是庙里只有一老一小俩和尚。小和尚(陈克然 饰)原本不是哑巴,五年前,庙里香火正旺,突然冲进来一伙匪徒把正在念经的众和尚全杀了,幸存下来的小和尚被害成哑巴。通过日夜侦察,王科长发现这里潜伏着一个极其危险的地下特务组织,他们直接受日本特务机关领导,而且正策划下一步破坏活动。紧急时刻,王科长以检查身体为由,准备回去向上级报告。老和尚(田烈 饰)暗窃,准备在途中对王科长下手,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 解放战争时期,粤北游击队驻地。叶永茂(中叔皇 饰)受上级委派只身赴马龙(郭振清 饰)所控杂牌武装,动员他们起义,接受共产党收编。收编后命名为“独立大队”,但马对叶及游击队始终怀有戒心,加之拜把兄弟刁飞虎(庞学勤 饰)从中作梗,更是对革命三心二意。一次去村里执行任务,刁竟与地主婆勾搭在一起,牛牯(达奇 饰)见状愤然离队,刁反诬牛牯携枪叛逃,牛牯当众揭发刁的土匪行径引众怒,纷纷要求严惩,但马念刁曾经的救命之思而手下留情。李登高(孙笑非 饰)叛变后,唆使刁用调虎离山计引马率部接应敌人的起义部队,马不知是计,险遭毒手,幸亏叶永茂及时赶到挽救了独立大队,严酷的现实擦亮了马龙的眼睛...... 1950年代初,云南边陲景颇山寨。受历代封建寨主和兵匪压榨欺骗,寨里的百姓对汉人有很深的偏见和敌意。为了改变边民落后的生活方式,转变其思想观念,上级派一支边防连队进驻山寨,提出修闸灌田计划,造福山寨百姓。部队一进来,特务戈当(李壬林 饰)唆使梅普山官(田烈 饰)的儿子多隆(达奇 饰)从中作梗,企图阻止计划实施。他们嫁祸给孩子看病的李医生(刘惠明 饰),未遂后企图将其杀害,当多隆知道儿子被李医生救活后,羞愧万分,后悔上了戈当的当。他向指导员表示,一定戴罪立功。解放军在山寨中利民兴邦,深得人心。境外的匪徒决定回寨炸水闸,梅普山官将计就计,让儿多隆将敌人带入解放军的包围圈......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某地。我军某分队与敌激战一昼夜,伤亡惨重,弹药也将告罄。增援部队赶到后,救出女扮男装的战士高山(王苏娅 饰)。排长雷振林(庞学勤 饰)对新调来当副排长的高山很不以为然,他好战心切,常... 全国劳模张根生在造船厂寻找一名“小孩”的同时,发生多次有趣的误会,通过这故事反映了我国造船工业大跃进的事迹。 放学后的新华小学,校园里一片寂静。新来的校长林征正从校园里走过,突然听到争吵声。寻声望去,他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华小川和方明珠正在争吵。原来,方明珠接受班主任江老师的任务,监督迟到的华小川受罚做值日,华小川的哥们儿张晨要来帮忙,方明珠坚决不允许,双方争吵起来。林校长感到把劳动当作惩罚是错误的,无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更无法让他们了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党的会议上,林校长传达了市委的指示,学校要搞勤工俭学,新华小学是全市试点学校之一,并决定让少先队辅导员洪大为具体负责。但江老师强调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学经验,坚持认为学校必须加强课堂教育,不能搞勤工俭学。不久,学生们参加了运轮胎的劳动,劳动锻炼了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第二天,有三个同学请病假,这下江老师更有了借口。林校长和教导主任到学生家进行家访,才知道是因为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劳动。市... 闻名全国的钢都鞍山,处处是一片雄伟的景象。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机器轰鸣,人声喧腾。夜晚的钢都更加美丽,她沉浸在铁水映照的霞光里,变幻出种种奇光异彩。在这里,它给祖国的建设炼出千万吨钢材,也给钢铁战线输送了成批的炼钢能手。鞍山车站上人山人海,钢铁工人怀着雄心大志,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即将远征。列车离站了,送别的人怀着惜别之情拥出站台。金属结构厂的王经理和吴队长边走边谈出现在人群中,王经理提醒吴队长说:“今天送走了这么多熟练工人,摆在咱们面前的困难将会更多”……吴队长却满有信心地回答道“:嗨,只要工人加把劲,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话不投机,王经理默然了。幸好有个老大娘要找经理,打破了尴尬。老大娘是金属结构厂工人朱全忠的妈妈,她生怕儿子远走高飞耽误了婚事,特地来劝儿子回家成亲的。朱全忠是个棒小伙子,他积极能干,足智多谋,在千军万马的高炉工地上,是个出色的交通指挥。朱全忠跟妈妈会面之后,绘声绘色地告诉妈妈:“等高炉修好了,炼出好钢铁,让拖拉机满地跑,庄稼人干活可就轻巧啦!到那时我把媳妇接到这儿来……”老人被他感染、被他说服了。高炉工地浇灌基础将要提前结束,新的战役即将开始,综合工地党工委根据浇灌工程提前完成的新情况,提出缩短工期,提前出铁的计划。在党工委会上,立马上阵的金属结构工程是讨论的重点。王经理对缩短工期持有不同意见,凭他多年领导建设的经验,这里现存的困难是协作件供不上,塔式吊车不够用,他认为不可能缩短工期。党工委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来讨论。跟王经理合作过好几个工程的工人们听到党的号召,纷纷琢磨、推敲缩短工期的具体计划。一时间献计献策的人都汇集在吴队长家,大家对王经理这副冷漠态度感到十分怀疑,觉得他和从前完全不同了。他安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老守着电话机发号施令,他跟工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工人们为了提高塔吊的运用率,试用一钩多吊的办法,王经理却认为这是为了多赚计件工资。吴队长在比武会上提出缩短工期为60天,王经理坚决反对,跟吴队长闹翻了。所有这些,促使王经理对现状更不满,有时甚至拒不参加党的会议。在这热火朝天的群众运动中,田书记常常提醒自己,别被胜利冲昏头脑,发现新的问题和新情况时,总是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他几乎是日日夜夜地守着工地,对群众的干劲、智慧和创造力了如指掌。他的工作作风深为群众所称赞。工期只有十几天了,金属结构工程由于构件供应失调,塔吊窝工,眼看还有两千多吨的构件需吊装,工人们急红了眼,纷纷向党工委会提意见,田书记及时地向市委反映了情况。在一次党工委会上,王经理受到了群众严厉的批评。市委根据某些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措施,改变了大协作中的不协调状况。王经理一度陷于否定自己一切的苦恼中,但经田书记的帮助和现实的教育,使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产生脱离群众和片面看问题的思想根源,从而转变了工作态度。正当吊装最紧张的阶段,王经理深入工地,当机立断地采用了工人倡议的整体吊装,并亲自指挥战斗。工人们看到领导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都十分感动。看,炉火正红,又一座高炉投入了生产!铁水奔流,映红了钢都半边天,朱全忠搀着慈母和爱妻浏览着钢都新景。钢都在沸腾,在不断前进着。 南大陆集团总公司新任总经理黎阿仔到任后,同党委书记张南健和副总经理方冠戎乘飞机考察地形,沉沉的爆破声把几座大山整个掀起。一天,围海工地临时指挥部里,姜荣、柳阿田等正围着方冠戎为能否参加出国订货会嘀咕着。黎阿仔进来向方冠戎和张书记表示:订货团必须加强技术力量。然而因机票、护照早已订好,订货团还是派出了不懂技术的姜荣等人。为扩大开放区的建设,公司大胆启用了留美硕士生苏琳和有才华的中年工程师卢篷任总经理助理,一些人对此议论纷纷。原定分给卢篷的住房被分给了别人,黎阿仔腾出自己的住房给风尘仆仆赶来的卢总一家。新厂房落成典礼即将举行,匆匆赶来的黎阿仔阻止了准备剪彩的张书记。苏琳当众指出这些机器是国外已淘汰和使用过的产品。黎阿仔不顾其他人反对,坚决撤销了姜荣、柳阿田等人的职务。黎阿仔勇于改革,新方案实施成功,并争取到华侨余女士的投资。他的成功,令方冠戎等人很嫉妒,他们恶意制造事端陷害黎阿仔。他们找来阿仔和苏琳的照片搬弄是非;方冠戎更暗作手脚。精心策划洽谈了一桩三百万美元的生意,要黎阿仔签字。结果因外商毁约,黎阿仔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苏琳决去打国际官司,张书记为帮助阿仔摆脱困境,偷改了签名承担责任,受到停职审查的处分。市长了解情况后给张书记打来电话,表示支持改革者。黎阿仔青梅竹马的恋人区妹,得知阿仔被骗巨款将受重罚时,不惜倾家十几万元来帮助他。纯朴的区妹怕阿仔被抓。不顾一切要将阿仔偷渡澳门逃避灾难。黎阿仔告诉区妹不能临阵逃脱。苏琳的国际官司打赢了,黎阿仔重新担起改革的重任。他和张书记并肩迎着太阳走去。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王秋颖)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周文彬)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两次请命同日军作战,李鸿章均拒绝,并借邓世昌揭露方伯谦渎职之机将其革职。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行为可歌可泣。